1xBet·(中国百科)官方网站-手机版App store

李兴敏:从战略和策略方面复盘还原威马汽车的败局

分享到:


时间:  2023-09-13 浏览人数:  0

摘要:
  这两天汽车界的一大新闻,是威马汽车在港交所谋求上市再次受阻,这次受阻之后,威马汽车作为曾经的新势力一哥,很可能就消失在商业历史的长河中了。
  
  威马为何会走到这一步,有哪些是必然的外部困境,有哪些困难是今天的新势力依然存在的,有哪些是威马自身的错误,本文试图大体上从战略和策略方面复盘还原。
  
  1、瞄着必然的趋势,威马15年入局
  
  站在2013年前后的历史关口,在特斯拉已经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高度话题的时间点,在小米“风口能飞猪”理论正当时的撩动中,寻找手机之后的下一个机会,是很多创业者共同寻找的目标。
  
  新能源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必然的共同的选择。
  
  新能源车不仅仅承担着创业乐土的机会,还承担着国人的一种“梦想”,在燃油车产业做了几十年依然是合资和外资品牌的天下的情况下,新能源车被认为是中国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因此新能源车还承担着产业升级的梦想,这也是“情怀造车”能被认同的一个情感源头。
  
  在手机行业,已经有了产业升级最好的案例,而且时间不远,就在眼下。当时的小米,华为,OPPO,还包括在非洲市场驰骋,开疆拓土攻城掠地的传音,在智能手机替换功能手机的历史级机遇中,中国的手机产业站上了世界之巅。有理由相信在新能源车领域,一定可以再做一遍,复制智能手机的弯道超越。
  
  在2014年,这种群情激昂的念头,不仅仅是汽车界有颠覆雄心的人群的看法,也是大众的看法,大众的看法加持,会让这个行业里还没有产品就有了一定粉丝。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洪流中,2015年,威马汽车成立,也一头扎进这场轰轰烈烈的商业洪流中。
  
  与其它很多车企一起,被冠以新势力的外号。
  
  2、优等生拿到最多的融资
  
  从创始人角度来说,威马绝对是顶级的存在。威马创始人沈晖,绝对是行业里面的牛人,至少有两件拿得出手证明是行业顶尖人才的代表作。
  
  第一件,2000年出任博格华纳集团合资公司总经理,2年之后,就把博格华纳集团合资公司中国区从濒临破产变为毛利高达30%,做到了起死回生。
  
  第二件,加入吉利后,在2010年参与并帮助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还带领沃尔沃在被收购两年后扭亏为盈。
  
  这样的履历,自然也方便创业后的融资。在2016年5月的A轮融资当中,就融到了10亿美元,而一年之前,蔚来在首轮融资中,不过才融了1亿人民币。
  
  而之后,威马各轮融资加起来,410多亿以上,资源不可谓不向威马集中,是最被看好的新势力。
  
  3、竞争对手留给新势力们的挑战
  
  对于新势力来说,在造车领域是后进入者,他们不是开启这个行业的先发企业,有些路被别人走了,有些先发优势也是没有的。新势力们参与行业竞争,会遇到一些挑战。
  
  第一个挑战、由缺乏基本盘创业带来
  
  和比亚迪们比,和上海超级工厂建成之后的特斯拉比,以及和2021年以后销售激增异军突起的广汽埃安相比,新势力们造车基本上属于低基本盘或者无基本盘创业。
  
  就比亚迪来说,在王朝系列大卖之前,比亚迪在G端+B端的出租车市场,以深圳市场为源点,完成了不少的销售和一系列的经营建设。此外,比亚迪还有早于乘用车全国化和全球化征程的公交车在前线趟阵。
  
  有一定的基本盘,依靠一个大的深圳城市市场,比亚迪有每年万辆级以上的新增和更换市场。
  
  借基本盘的用户群体反馈,不断完成产品的迭代和优化,车在市场上跑,售后的自主跟踪的问题得以集中反馈到总部,针对一个个出现的问题,进行迭代和优化,确保产品在持续优化。
  
  出租车细分市场的司机群体,它还有一个优点,司机们不像私家车车主那样喜欢去网上传播,把一个问题很快发酵演变为燎原之势,把车企置于火堆,出租车司机们没功夫去网上发酵,这对于早期问题多的车企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试验级”市场。
  
  较早的完成了基本的供应链体系。有了一定的基本盘,在不断的产品迭代中,不管是从模组还是部件,都能在动态中完成上下游一体的共同开发,确保部件和模组的稳定,确保供应的稳定,对于整车质量的下限,对于后期的交付,都是有好处的。
  
  新势力们就没有这种优势,他们得一边去找到愿意买的实验型用户,一边去打磨供应链,然后再慢慢迭代。
  
  这是第一个挑战。
  
  第二个挑战,到底用什么竞争力赢得未来?
  
  那就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到底要打造什么样的竞争优势,必须要回答清楚,并且愿意自始至终的去践行。
  
  对任何行业来说,行业进化的趋势就是竞争力的来源。
  
  新能源汽车,从自身来说,三个必然的趋势,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
  
  电动化方向,比亚迪自建电池工厂,把自己的电池作为长期竞争力的来源。
  
  电动化方向,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三电系统,其中电池是最重要的,从成本来说,这些年一直占据整车成本的50%或以上。从用户关注点来说,续航能力毫无疑问是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除了比亚迪外,特斯拉也有自己的电池工厂。
  
  智能化方向,智能驾驶领域的纵深发展,不光是提供了软件的机会,也提供了硬件的机会,比如激光雷达,机器视觉等硬件,还有智能化座舱,智能化座椅等等,最近的特斯拉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和技术储备就显现出来市场征服力了。
  
  网联化方向,从汽车操作系统,车联网,汽车接入城市大脑等各个方向,在未来依然可以诞生千亿营收的大企业,而且像华为这种ICT公司,已经切入进来。
  
  从难度来说,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是逐渐提升的。从技术实现的时间来说,三者也是逐渐深入,相互继承衔接的。
  
  从这里,其实看出,威马投入120亿去建立自己的工厂,在新能源车这种具有ICT基因的行业里,并没有基于未来竞争的主战场,主航道去构建核心竞争力,钱花的有待商榷,只干好工厂,不在三化领域积累,不但无法拔高势能,引领行业,连三电系统这样的基本问题,都可能出问题,最多能保证基本的组装质量。
  
  这是威马在战略方向上犯的第一个重大错误,毕竟威马的现金不是无限的。重大的战略资源没有投向持续积累核心竞争力的领域,且工厂还会不断吞噬公司现金。
  
  顺便,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比亚迪如果不进行智能化和网联化方面的投入,也可能会在下一个时代里失去优势。
  
  第三个挑战,品牌空间受压
  
  特斯拉入局早,势能高,逼格高,定价高,所以占据了高端品牌的认知。
  
  在一个行业,品牌高地被占领以后,其余的车,如果死磕特斯拉无法取得品牌优势的话,最好的做法大概是退而求其次,做“性价比”品牌。
  
  说白一点,那就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要持续投入砸重金,让自己品牌超越特斯拉成为最高端新能源车的代表,还是乘着时代红利,以性价比的方式,卖出更多的车,实现销量,再在未来推出自己的高端品牌也不迟好呢?
  
  这是一个基本的生存问题,现实点的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性价比路线,只是这条路,单车利润是偏低的。
  
  从以上三个挑战看,包含威马在内的新势力都面临着没有基本盘大城市进行市场导入,在实验型市场里,完成产品优化搭建供应体系的情况下创业的,所以它们的首批产品交付都成为了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这本来是一家公司最基础的能力。
  
  从新能源车自身发展趋势倒逼企业竞争力打造环节看,威马确实在最基础的三电里都有所疏漏。即便自己不生产电池,但是在供应商选择,联合开发,品控,共同采购管理,电池产品检验等方面一定要进行严苛管理。反而是选择了一些尾部电池供应商,这为后来的自燃打下了伏笔,也没有在智能方面投入太多,拉高企业势能。反映在研发上,威马近几年的研发投入远低于其它领头三家新势力。
  
  在品牌结构和细分市场方面,威马并没有犯太大错,认清了高端突破的挑战,选择了性价比路线,落地价格较划算,这也是威马18年卖的还不错的原因。
  
  除了战略挑战之外,行业阶段周期和时间窗口,对参与企业的发展也是重大影响的,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节奏和重点工作安排。
  
  复盘威马创业后的几年,这方面又是什么情况?
  
  4、回顾18-19年 行业冰冷期 温水煮青蛙
  
  今天来看,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据非常生猛的,生猛到比亚迪声称说能完成年销售300万以上的目标。
  
  而回顾15年,16年以后的新能源车市场,也经历了一次信心下行周期。
  
  记性不错的朋友,一定还记得一个词,骗补。
  
  新能源车骗补,在部分地方,部分车型,买入价13万,能拿到15万的综合补贴,中间还能赚两万纯利,于是诞生了薅羊毛式的新能源购行为。
  
  之后就引发了国家的政策调控,减少补贴,实施双积分政策等。
  
  市场由此变为,买新能源车就看其真正使用价值。
  
  续航能力,历程焦虑的问题和关注点出现。
  
  在2019年,整个新能源车都出现了同比下降,还附带把上游的锂矿都打到了近些年的最低点。
  
  图:新能源车历年销量与同比增速
  
  在微观上,18年到19年,大众对新能源车的风评,是很不好的,关于新能源的消费者流言很多,比如开久了掉毛掉发,新能源车的辐射问题,新能源车对大脑的损失问题等等。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谁也不知道新能源车这个长期趋势很好的产品,会再次火爆起来。
  
  这给企业的战略研判带来了一定困难,也带来了一定侥幸,行业不景气的时期可能会很长,还有更多的缓冲期。
  
  就像温水煮青蛙一般。
  
  在淡季的时候,如果没有做好产品/品牌/研发等诸多方面的准备,即便旺季来了,也是仓促应战。
  
  2020年末,2021年年初,疫情来了,新能源车在某些局部市场火了,然后火到全国了,这里面有一定的偶然性,而车企在这个逆转的趋势里,最核心的改变是续航能力500公里以上的产品,成为了基本配置。打好了火爆的基础。
  
  对于未来什么时候好起来的不确定,对于企业来说,不做预测或者做错预测,都还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同行都在利用下行期秣兵历马,而威马却按部就班不疾不徐。
  
  5、行业寒冬期间,市场给了威马们两次机会
  
  在上述挑战之下前行,和比亚迪们竞争,其实市场并不是没有给过威马机会。
  
  威马今天的困局,是缺乏现金流,背后的原因,是各方看不到希望,最根本的,是威马没有一款能打的产品。
  
  逆周期加大产能投入,再次拉低行业价格,击垮竞争对手,是京东方,韩国三星,我国化工领域桐昆股份等公司玩的轻车熟路的招数。
  
  逆周期,加大研发投入,在冬天准备增加武器和土地肥力,是华为一直采用的一种做法。
  
  在行业低谷期,威马并没有展示雄心的作为,没有“广积粮,深挖墙”。
  
  任何一个行业,都会给参与者两次机会。
  
  在行业不景气的时期,包含行业下行期,行业犹豫期和行业导入期,有一次用颠覆性产品重新定义行业的机会。
  
  这方面的案例,如果说苹果用智能手机惊艳和颠覆行业的案例太远,那苹果蓝牙耳机推出的案例,在耳机这个下降的行业中再次打出爆款,创造行业量利向上,这个案例就在当下的眼前。
  
  在行业起势之后,还有一次追赶的机会。
  
  华为手机本来是为运营商配套,在小米手机崛起后,华为看到了C端的巨大潜力,决定进入消费者市场,以追赶者的身份,在2013年靠P6机型,俘获了基数不小的消费者,初步站稳了华为的C端市场。
  
  2016年,又是在手机行业,OPPO靠R9机型,重新进入智能手机顶级玩家行列。
  
  EX5是市场给威马的第一次机会,当时是下行期,没有在下行期用一款产品展现新势力具有的雄心勃勃的颠覆之势。
  
  这款车型反应平平,营销上也没有进行太多的系统操作,按照爆品去打造,营造流行和畅销的势头。
  
  在2021年新能源车再次起势之后,其实市场再一次给了威马再一次机会,只不过这一次威马没有实质性动作。
  
  这一次,市场的机会被比亚迪的王朝系列,海洋系列,特斯拉降价之后的魔豆3,魔豆Y等占据。
  
  按照时间线倒推回去,在行业不景气的几年,威马传言中的内耗可能是真的,在车型开发上没有为行业转暖做精心准备暴露了,营销弱的情况也没有得到缓解。
  
  两次机会皆失。
  
  6、自我绝命的昏招,大势已去
  
  由于威马自始至终没有在三电上进行真正打造竞争力的研发投入,加上工厂的巨大消耗,现金流承压之下的威马,采用了一些小厂的电池。
  
  也就是大家看到的,一天之内4起自燃时间,之后用锁电(充不满降低自然概率)的方式,让广大用户的续航历程从300以上下降到300以下,彻底引发了负面口碑。
  
  一个品牌轰然倒下。
  
  前前后后融资400多亿,它曾经是最被看好的新势力。
  
  全文完。

XML 地图